导读: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中风的发病群体越来越庞大,中风相关药物的使用量,随之增多。中风病人,往往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因此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甚至达到十几种,苦不堪言。针对中风,如何使用最为简洁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本篇文章,我们探讨中风治疗的药物使用问题,看看如何把中风这个减法题做好。


无言的痛苦

一位亲戚得了脑梗塞,就是中医讲的中风,检查发现其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出院之后,要服用降压药物、降糖药物、脑血管疾病药物、抗凝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活血化瘀药物等,林林总总有十几种,一天基本都是在服药中度过,非常痛苦。

中风之后,服用的药物种类能不能减少一些?

中风,能够完全康复,并脱离药物治疗吗?

中风,能够被预防吗?

这是很多中风病友提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去真正了解中风。

血管畅通无中风

中风,现代医学认为是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畸形等各种不同病因,导致的脑血管意外,出血或者阻塞,从而发生言语、肢体活动等功能障碍。现代医学对于中风的治疗,采用的模式是综合治疗,即脑血管疾病治疗+原发病治疗,但其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现代医学也逐渐认识到,中风疾病的发病机制,仍有我们没有认识的潜在机理。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历代医家多有建树,对比而言,医圣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于中风的讲述,最为准确。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辟不遂。

医圣仲景在这两段话中,讲出了中风发生的根本机理,总结起来有三。

  • 中风之病,病如其名,乃是风邪所导致,但该风非是外风,乃是内风。此风乃是由于内虚,尤其是络脉空虚所生,这是中风发生的根本原因。
  • 中风之病,寒邪是重要诱发因素,因为寒邪可以在风邪帮助下,侵入络脉,并在风邪帮助下行走周身,造成各种阻塞性损害。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原因就在于寒邪的这个诱发因素的存在。
  • 虚+寒,是中风发生的重要基础,但虚风寒邪内存络脉,不得宣泄,是中风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

中风用药,在于联合!

中风,可以伤及脏腑经络,但其发病核心,在于络脉虚+寒邪侵,因此从络脉入手,综合用药治疗,是中风治疗的总体原则。

人体络脉,尤其是脾之大络,在中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脾之大络,可以统领人体阴阳络脉。在中风的治疗过程中,补脾肺之气,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泻络脉之邪气,在中风早期的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有助于预防中风发生,或者减轻中风病情。通泻络脉邪气的方法,中医有刺络法,较为直接;从药物的角度讲,则是通络祛风。刺络、通络祛风,是中风治疗的第二重要环节。

中风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络脉的慢性损害,瘀堵是重要病理机制,因此活血化瘀、清解瘀毒是较为重要的环节。

临床中,我们发现中风病人的脉象或者浮数,或者浮紧,原因就在于络脉虚风+寒存病理机制的存在。治疗中,补阳还五汤是最为常用的方剂,原因就在于其符合中风的发病机制。

明白了中风的发病原因及发病原理,在面对中风时,我们才能开始做减法题,果断的取舍药物,甚至康复后停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