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发现,近70%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血管狭窄并不严重;
美国20%的心脏超声和50%的负荷试验被归为不恰当检查;
10%~15%的冠脉介入治疗被归类为不恰当。
众多的心内科检查项目,什么时候检查才是有价值的?患者们应如何避免无效医疗?
常见的心内科检查什么时候才该做?
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说是心内科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具有便捷、快速、无创、经济等特点,可反映心率、心律、传导时间、波形形态等,了解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梗、房室肥大等。心电图的使用范围很广,可用于常规健康体检、心脏查体有异常表现者、有心血管病相关症状者(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长期使用可能致心律失常的药物者等。
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即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它是利用超声波即时动态显示心脏情况,具有简单易操作、重复性高的特点,且对身体没有伤害。对结构性心脏病(如先心病、瓣膜病)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但无法观察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常用于需要确诊或排除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如晕厥、胸痛、呼吸困难等);体格检查发现心脏杂音、水肿等;既往有心脏疾病需要评估心脏功能者;一些严重心脏疾病的随访等。
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负荷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在不同的运动强度下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帮助发现早期隐匿性冠心病、不明原因胸痛、了解各种与运动相关的症状、评估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判断心功能储备情况、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等。虽然它是一种无创性检查,但对检查对象有严格要求,只能用于病情稳定的心血管病患者,对急性期、病情严重、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严禁使用。
高敏肌钙蛋白
高敏肌钙蛋白是一种心肌细胞损伤坏死的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有重要临床意义。但肌钙蛋白一般在心梗起病后3~4小时才开始升高,具有延迟性,如果一味等待其结果只会延误再灌注治疗,另外该指标在血液中持续时间较长,不利于判断期间是否有新的梗死出现。所以,对于典型急性心梗患者,一般依靠症状和心电图来确诊,而对于不典型的胸痛、胸闷患者,需要动态检查肌钙蛋白及其他指标以综合诊断。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可看做是一个小手术,可以全方位观察心脏血管的情况,对血管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做出准确诊断,还可以明确有无血管畸形、痉挛等,同时也是支架植入治疗的前提。虽然冠脉造影是一项安全可靠的诊疗技术,但它还是有一定风险的,需要住院经医生评估后才能进行,且术后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
冠脉CTA
冠脉CTA是通过静脉注射适当造影剂后利用CT对冠状动脉进行扫描,从而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它是一种简单有效且无创的冠状动脉早期疾病诊断和预测的方法之一。相比于冠脉造影,它不仅能评价管腔情况,还能评价管壁情况,另外还不需住院、不用手术且费用相对较低,常用于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疑似冠心病患者、支架或搭桥术后复查、拒绝冠脉造影患者等,但它对远端病变、病变性质、支架内病变的筛查效果不如冠脉造影。
此外,心内科还有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胸片、心脏MRI、左/右心导管检查、心脏电生理检查、血流储备分数(FFR)等诸多检查。
如何看待心内科检查?
心脏检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需要患者与医生在相互信任、互相配合的基础上有序进行,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对于患者而言,由于各项检查均是围绕自身症状和体征进行的,所以患者病情描述越详细,医生对病情的掌握和判断就会越准确,对相关检查的选择就越有针对性,就越能避免不必要的检查,从而减免不必要的花费。因此,建议患者在就诊时,务必将自己的患病史、用药史,具体症状如心悸程度、发病时间等详细告知医生。
对于医生而言,心内科检查虽然项目繁多,但各项检查都有其优势和适应症。医生接诊时,在问诊和体格检查之后,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让患者做针对性的检查。如患者感觉心悸时,就优先做心电图检查,而不是心脏超声或冠脉CTA。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更为恰当的心脏检查方式。